• 新安画派与芜湖铁画到底有何渊源?

      新安画派早先以柔媚甜俗、奢靡华贵的风格为主,后期经过改造开创了一代简淡高古、秀逸清雅之风,师法自然,以遗民苍凉孤傲之情,化作笔下的峻岭奇松、悬崖峭石、疏流寒柯,体现一种超尘拔俗和凛若冰霜的气质,意境深邃。那么新安画派与芜湖铁画到底有何渊源呢?  而身处同时期的云从国画,作为组成新安画派的一部分,师法古人而创新,师造化而独特。肖云丛的山水画,融宋元诸家笔墨、丘壑于一体,“以黄公望的瘦树、山石为之

    2020-03-03 339

  • 一幅铁画作品究竟如何去品评?

      如何评鉴一幅芜湖铁画?近日,安徽工艺美术大师、芜湖铁画第五代正宗后人张家康,就自己在铁画领域50多年的经验总结到——铁画的精神、构图、纹路和排列……我将与您分享我的知识,理解和经验。  张大师说,对于铁画的鉴赏,首先,第一感觉很重要,好的作品,第一眼看上去就很舒服,或清爽、或震撼、或灵动、或静谧,整体感十分和谐;其次就是构图,铁画的构图他与国画同出一辙,各部分线条的布局一定要是符合逻辑的,不能

    2020-02-27 367

  • 寄情于物芜湖铁画作品欣赏

      锻铁为画是创造,千锤百炼是匠心,铁骨铮铮是精神、是气节......我想:我们是否可以运用铁画锻技做一些文人书房的雅赏?无需刻意、无需破费、寄情于物、随心而做,芜湖铁画出品的铁画系列,敬请欣赏。  山水铁画台屏,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离远、悠远、阔远,采用中国山水画散点透视与构图,仿佛人在山水中,释放出极强的元气和能量,游山玩水的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  铁画新生运用国画的写意

    2020-02-24 345

  • 芜湖铁画鼻祖汤天池

      汤天池作为芜湖铁画的创始人,在铁画的诞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今天,芜湖铁画迎客松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铁画鼻祖汤天池。汤天池,名鹏,江苏省溧水县明党乡人,幼年时为避兵荒而流落到铁冶之乡――芜湖定居,当时芜湖铁业十分兴盛,且又集中许多技艺精湛的铁工,所以,民谚有“铁到芜湖自成钢”的美誉。汤初学铁工技艺,清康熙年间租赁乾隆进士黄钺的曾祖父之临街门面,自营铁业作坊。  当时芜湖既是水陆交通

    2020-01-13 473

  • 铁画艺术未来创新发展的方向与广泛应用

      现代人对铁画的艺术欣赏,多数是基于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情趣,铁画技术主要是基于中国传统绘画技巧,锻制铁画是依照中国画不同的绘画技术不同的笔墨技巧为主导,同时有很强的徽风皖韵美学风格,故而由水墨丹青成铁打丹青之说,只是铁画不见五色,画家不敢涉足半步。人们常说铁画再次在绘画创作,准确定义应该画铁画设计草案,对铁画艺术家,绘画更多是设计铁画作品是去了解结构,关系,层次结构,和审美角度而打的草稿,铁画锻造

    2020-01-07 228

  • 非遗见证 芜湖铁画被收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芜湖,长江巨埠,皖之中坚,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神韵飘然、如诗如画。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孕育、生成和传承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古“铁到芜湖自成钢”,在众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之中,以“芜湖铁画”最负盛名。 铁画·初印象 跟很多人说起芜湖铁画,他们以为就是拿铁丝、铁皮随便敲敲的,但等到你真正来到手作现场,看到手工艺人们屏息凝神、全神贯注的样子,你会被一股滚烫炽热的暖流席卷,敬

    2020-01-03 1893

  • 芜湖铁画面临失传

      铁画艺术传人储金霞大师在接受芜湖铁画小编采访时说,铁画是芜湖的特产,也是中国独具风格的工艺品之一,2006年5月,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不断影响着铁画质量,加上兼备国画和文学修养的铁画艺人出现断代,芜湖铁画面临技艺失传的困境,需要得到支持和扶助。  “我今年70岁了,在有生之年,我要培育一批优秀的后备人才,这样铁画才有希望。如

    2019-12-31 262

  • 芜湖铁画的传承发展

      铁画的构成采用中国画的章法和布局来表现,利用线条的粗细变现景色远近之分,是构图立体,山水有起伏,楼阁有透视之感,人物花鸟栩栩如生,形象传神。芜湖铁画的巧妙之处与中国传统水墨画如出一辙,是两种艺术互相结合的产物。  芜湖铁画经过300多年的承传和发展,在传统形式的尺幅小景、画灯、屏风等基础上,又创有立体铁画、盆景铁画、瓷板铁画、纯金和镀金铁画等,形成了座屏、壁画、书法、装饰陈设和文化礼品等五大系

    2019-12-26 595

153-5701-8198

芜湖祥艺铁画 版权所有 2008-2020 皖ICP备17027441号-1

241000

153-5701-8198

yann

Powered by  MetInfo  6.0.0